《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由美国学者布鲁克·诺埃尔·摩尔与理查德·帕克合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21年引进出版,系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大学教材第十二次修订版 [1] [5]。该书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本次修订结合当代案例与教学需求优化内容,延续系统性思维训练目标 [2] [6]。
全书以逻辑分析与论证评估为核心,分12章构建训练体系:前五章阐释推理基础、论证结构、语言清晰度及信息可信性;后七章系统解析21类逻辑谬误,包括相关性谬误(如诉诸人身)、非演绎谬误(如滑坡谬误)、形式与语言谬误(如模棱两可)三大类别 [1]。书中运用演绎推理、真值函数逻辑等工具,结合道德、法律与美学领域案例,指导识别思维陷阱并提升论证能力。第十二版新增社交媒体新闻案例分析,修订术语表述以增强可读性,同步调整章节结构适配教学实践

内容简介

21种思维谬误
相关性谬误
1. 诉诸人身的谬误——试图通过讨论立场的来源而不是针对立场来反驳论证。
2. 稻草人谬误——通过歪曲对方的观点来驳斥对方。
3. 虚假的两难境地——试图提供难以接受、难以企及或难以置信的选项,结论只能从这些选项中择取。
4. 错置举证责任——通过把举证责任推给对方来支持或证明自己的立场。
5. 乞题——把待争议的论点重新包装成“证据”来出示。
6. 诉诸情感——通过煽动我们的情感来“支持”论点,而不是给出真正的论证。
7. 无关结论——难以归为上述各类的相关性谬误。
非演绎谬误
8. 概括谬误——仓促概括、从例外中概括。
9. 弱类比——根据事物间有争议或不重要的相似性提供论证。
10. 错误地诉诸权威——试图通过援引非权威的消息来源支持主张。
11.错误地诉诸公众——引用公众意见来处理无法由公众意见解决的问题。
12.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认为先后相继的事件之间,或两个同时出现的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
13. 滑坡——未经证据支持地警示某些事情会逐步发展出一个不受欢迎的结果。
14. 无法检验的解释——基于无法检验的解释表达观点。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15. 三种形式谬误——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中项不周延。
16.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同一论证中多次出现的某语词或短语可以做不同的解释。
17. 合成与分解谬误——把某物的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错误地归为整体特征,或是相反。
18. 混淆解释与理由——假定解释某事件发生的方式或原因,试图为该事件提供理由或辩护。
19.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未能注意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反对关系的命题不可同真但可以同假。
20. 一致和不一致——前后矛盾的信念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构成对所持任何信念的反驳。
21. 误算概率——错误组合独立事件的概率、赌徒谬误、忽略先验概率与错误归纳换位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4.59 MB

本书下载(PDF版本)

您需要先支付 1.80元 才能下载此资源!立即支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