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作品是一部专门论述为人处世的格言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开篇第一则格言便是“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该作品还十分强调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主张道德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是善还是恶。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不仅不能有益于他人,反而会危害社会。“欲做精全美玉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慕虚名,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
除去关于修身养性的格言之外,该作品还有关于如何处世的论述。这些格言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抱朴归真”、儒家的“中庸”和“人世”、佛家的“出世”和“劝世”的思想。例如,“抱朴守拙,涉世之道”这类的格言就主张,对于那些刚刚跨入社会大门的人来讲,因为涉世还浅,还没有被社会上的恶习所感染,因此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那些历尽人间艰难险恶的人,经验积累得多,城府也深,这种人往往存心险诈,任何坏事都敢做。因此大凡一个有修养的君子,遇事并不一味只求圆滑练达,而是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
在指导人们处世的格言中,像“出淤泥而不染,知机巧而不用”,“心事须明,才华须韫”,“方圆处世,宽严待人”等格言,都主张在极其复杂险恶的外部情况下,成功的处世者应该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周围的形势,根据自己面临的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及对手的情况,深思熟虑,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才智和计谋,而努力做到韬光养晦,及时进退,适度宽严,以争取最后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格言充分体现了代表儒家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处世的智慧。还有一些格言,则体现了儒家以中庸思想为指导的处事原则。例如:“处世之道,不即不离”,“过俭则吝,过让则卑”等等。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427.71 KB

本书下载(PDF版本)

您需要先支付 1.80元 才能下载此资源!立即支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