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采用对话体的方式,描写了一名被诸多烦恼缠绕、眼里矛盾与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的“青年”,在听到了一名“哲人”的主张“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后便来与其争论,“青年”逐渐在一夜一夜与“哲人”辩论中懂得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该书内容为: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等。
关系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 胡慎之: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4] 心理咨询师、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 张沛超:这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
该书由在当代并不常见的对话体写就,延续了很多古代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及大多数佛教经典。对话体使得读者阅读的时候感到亲切,有“如师在侧、如友在临”的体验:禅师和青年的相遇,青年有困惑,禅师有智慧,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禅师和青年就恰到好处地相遇了,在一场关于人生问题的大讨论中,完成了智慧的传承。通过跟随书中一个“禅师”和“青年”的对话,跟随主角的辩论进入阿德勒式的心灵成长世界。阿德勒的哲学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阿德勒的哲学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读者。
该书的特点是不仅分析了生活中种种烦恼的根源,而且还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涉及的案例朴实平直,没有以“躁郁症”或“多重身份”等险奇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议题。针对“什么是幸福”这个永久的哲学追问,提出独到见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如何获得幸福”的具体对策。就人际关系这个常常困扰着人们生活的问题,该书在断言“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同时,还给出了“课题分离”的解决办法。针对“自卑情结”“优越情结”和“幸福感”等问题提出了独自的见解,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获得幸福”,并给出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大良方。作者还在该书中体现了其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对阿德勒的“共同体”进行诠释时,显示出了儒家和佛教的影响。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 [3]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书籍,著有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2.4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