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版图》理查德·尼斯贝特
《思维版图》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创作的心理学著作,李秀霞翻译,201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跨文化实验分析东西方思维差异的成因及表现 [1-3]。
全书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东方人倾向整体性思维,注重事物关联与背景;西方人偏好分析具体对象。作者从古希腊逻辑传统与中国辩证思维差异切入,结合农耕文明与狩猎社会对群体意识的影响、语言结构对认知方式的塑造等角度展开论述 [1] [5]。书中通过“水下试验”“名词动词学习差异”等案例,揭示不同思维模式在逻辑推理、冲突解决等场景的应用差异,并以卢刚事件报道、日美管理者行为对比等实证研究,阐释跨文化沟通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
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
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开来。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作者简介
理查德•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心理学家,就职于密歇根大学。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以及其他很多国内外的奖项。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本书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认知升级》获得多项大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另有著作《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2.7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