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6],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历来被视作正史 [3],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6],以纪传体的形式 [4],记载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涵盖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5],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多年的历史事迹 [4],二十四部书,除《史记》《三国志》外,13部称作“书”,9部称作“史”。 [3]
最早出现的名称是“三史”,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1]。从魏晋以至唐朝,三史往往与六经并列,称“六经三史”。后来加上《三国志》,称为四史,也叫“前四史”。唐朝还有“十三史”的说法,出现了像吴武陵《十三代史驳议》之类的书。宋朝,有“十七史”之名,南宋史学家吕祖谦编写的《十七史详解》。明朝在十七史以外,加上《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称为二十一史。乾隆朝开四库馆,修《四库全书》,并“钦定”合称“二十四史” [1]。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等 [4]。2006年,中华书局启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 [8]
“二十四史”书名规则从形成、延用到演变的进程,也是中国错综复杂的文化变迁史的缩影 [3],是一套展现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典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数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堪称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 
 编号 
 | 
 书名 
 | 
 作者 
 | 
 今本卷数 
 | 
 成书时间及顺序 
 | 
|---|---|---|---|---|
| 
 1 
 | 
 130 
 | 
 前93年,第一 
 | 
||
| 
 2 
 | 
 100 
 | 
 83年,第二 
 | 
||
| 
 3 
 | 
 120 
 | 
 445年,第四 
 | 
||
| 
 4 
 | 
 65 
 | 
 289年,第三 
 | 
||
| 
 5 
 | 
 130 
 | 
 648年,第十三 
 | 
||
| 
 6 
 | 
 100 
 | 
 488年,第五 
 | 
||
| 
 7 
 | 
 南梁·萧子显 
 | 
 59 
 | 
 514年,第六 
 | 
|
| 
 8 
 | 
 唐·姚思廉 
 | 
 56 
 | 
 636年,并列第八 
 | 
|
| 
 9 
 | 
 唐·姚思廉 
 | 
 36 
 | 
 636年,并列第八 
 | 
|
| 
 10 
 | 
 114 
 | 
 554年,第七 
 | 
||
| 
 11 
 | 
 唐·李百药 
 | 
 50 
 | 
 636年,并列第八 
 | 
|
| 
 12 
 | 
 50 
 | 
 636年,并列第八 
 | 
||
| 
 13 
 | 
 85 
 | 
 636年,并列第八 
 | 
||
| 
 14 
 | 
 唐·李延寿 
 | 
 80 
 | 
 659年,并列第十四 
 | 
|
| 
 15 
 | 
 唐·李延寿 
 | 
 100 
 | 
 659年,并列第十四 
 | 
|
| 
 16 
 | 
 200 
 | 
 945年,第十六 
 | 
||
| 
 17 
 | 
 225 
 | 
 1060年,第十八 
 | 
||
| 
 18 
 | 
 150 
 | 
 974年,第十七 
 | 
||
| 
 19 
 | 
 北宋·欧阳修 
 | 
 74 
 | 
 1072年,第十九 
 | 
|
| 
 20 
 | 
 496 
 | 
 1345年,第二十二 
 | 
||
| 
 21 
 | 
 116 
 | 
 1344年,并列第二十 
 | 
||
| 
 22 
 | 
 135 
 | 
 1344年,并列第二十 
 | 
||
| 
 23 
 | 
 210 
 | 
 1370年,第二十三 
 | 
||
| 
 24 
 | 
 332 
 | 
 1739年,第二十四 
 | 
历代发展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94.92 MB    文件大加载慢,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