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创作于1874年的哲学论著,收录于《不合时宜的考察》系列中。该书聚焦历史认知对人类生活的双重影响,提出非历史感是维系生命创造力的关键要素,批判19世纪历史学泛滥导致的生命创造力衰退现象 [1]。书中将历史划分为纪念性、怀古性、批判性三种类型,主张重构历史与现实的动态关系,强调历史应服务于生命实践而非沦为知识的沉重枷锁。2010年北京出版社推出的中文译本属于"大师小讲"丛书,收录了完整的序言、正文十部分及跋。
内容简介
全书由序言、正文十部分及跋构成,其中第一部分确立"非历史"与"超历史"的辩证关系框架,第二至第四部分分析历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弊端,第五至第七部分揭示历史知识对现代教育的侵蚀,第八至第十部分提出重构历史认知的实践路径。
核心观点包括:
纪念碑式历史观将过去英雄化,导致现实行动的模仿困境
怀古式历史观沉溺于文物保存,消解现实变革动力 [1]
批判式历史观通过否定过去获得行动自由,但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1.7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