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枝花》是沈书枝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3年4月。
《八九十枝花》分为《南方的雨》《远近的人》两大部分,主题是故乡的风物和人情。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生辉,自成一个清淡又丰盛的世界,仿佛世间一切皆可赏可食,变成灵魂的一部分。
内容简介
《八九十枝花》上辑《南方的雨》,作者主写故乡江南的风雨、花草与吃食;下辑《远近的人》,作者主写亲人、邻里与故知。作者在书中书写了很多农村的事情,这是一种“有情”的记录。而每个离乡的人都能在书里找回故乡,重新发现生活之美,向琐碎日常偷一点闲情雅致。
在《八九十枝花》中,“自然”与“人事”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实际上在沈书枝的文字里,自然与人事是相互映照、浑然相融的。在第一辑《南方的雨》的文章里,往往是大片的风物描写之后,顺水推舟般过渡到人事,这人事本来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第二辑《远近的人》里,即便是已经离开乡村、记述城市生活的《小店记》,作者也常常忍不住荡开笔去描写自然,比如往返于校园与帮爸爸照看小店的路途,她这样写道:“春天城墙砖缝里很多紫堇,一蓬一蓬悬在高处。树林刚刚发芽,新鲜的柔绿疏落有如薄雾,是很好看的。琵琶湖在山坡下,经过时是一个下坡的拐弯。车子冲得很快,转瞬即过,遥遥可以看到湖边新发的柳枝,绿柳之间一树开得很好的红花。”这种随时随处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不能理解成是刻意在黯淡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某种情味,而是过往的乡土生活带给作者的本能反应。 [6]
《八九十枝花》可视为沈书枝个人的“乡土回忆录”,她在书中的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而这种恰到好处并非刻意拿捏的结果,而主要来自作者写作态度和本性上的真诚质朴。其一,在沈书枝的文字里,并没有那些“现代与前现代”“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等等读者预设会看到的所谓“大问题”,作者只是单纯而实在地梳理自身萦绕不去的回忆、追索自我的根源,从未想过去议论自己把握不了的东西,所以是谈不上任何“复古”或 “主义”的。其二,一写到“自然” “土地”,就常常被认为是复古、是田园主义的历史倒退,但也可理解为作者对大自然、对承载万物生命的土地的热爱,原本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基本的感情,将其放在一个非此即彼的格局里来衡量,实在是太狭隘了,它应该“是一个元概念,超越对立的文化模式,而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作者简介
沈书枝,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她热爱自然与文史,作品散见于《南方都市报》《人民文学》等刊物,已出版散文集《八九十枝花》《月亮出来》等。2015年,其作品《姐姐》获得豆瓣阅读第二届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1.18 MB
本书下载(PDF版本)
下载本书 (使用手机QQ内置浏览下载,可能会出现‘下载器异常’的错误提示,建议换浏览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