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录
东线(巴巴罗萨与十八天国境交战)
东线(辽阔的南方大地)
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
东线(终结卷)
东线(1941年的冬天)
东线(命运斯大林格勒上中下)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
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上下)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东线(攻占柏林)
东线(1945年的春天)
东线(大崩溃)
《东线》系列丛书,由著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承接上部《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主要讲述了1943年夏秋,随着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败,红军开始了大反攻。东线南部第聂伯河成为主要决战地区。与此同时,其他战线的红军也发起进攻。经过上述战役,红军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基辅、顿巴斯和塔曼半岛。苏联因此坚定了以武力手段结束战争的决心。
《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上下两册)讲述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从1943年初到当年夏天,苏德战场南部的战争进程。1943年初,德军在东线南部遭受连续惨败,直到在哈尔科夫反击之后才稳住阵脚。苏德战场因此迎来较长的平静时期。而随着战局的改观,交战双方都在考虑以何种方式结束战争。因此需要一次战役来检验新的力量对比。1943年夏季,德军集中了庞大的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发动了苏德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但很快失败。红军乘机收复了哈尔科夫和奥廖尔地区。
《东线:巴巴罗萨与十八天国境交战》主要介绍了苏德战争的基本历史背景,苏联和德国各自的战争准备,巴巴罗萨计划以及苏德战争最初的十八天边境交战。
《东线:辽阔的南方大地》承接上部《东线:巴巴罗萨与十八天国境交战》,主要讲述了国境结束交战后,德军攻入苏联境内,面对苏军的顽强抵抗和各地战局,德军统帅部围绕战争下一步的展开方向进行了激烈辩论,最后,夏季和秋季战役的决战焦点由中部转向南部,相继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战役。德军虽然取胜,却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围绕这一战役方向改变的得与失,史学界争论至今。
《东线:1941年的冬天》本书承接上部《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主要讲述了:1941年12月5日,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前线突然展开大举反攻,德军猝不及防,大幅度后撤。几天后,美日战争爆发。希特勒一面下令东线德军必须死守战线,一面决定向美国宣战。苏军在持续几个月的大反攻作战中耗尽了实力,苏德两军暂停厮杀。与此同时,在克里木半岛,德国第11集团军也与苏军展开激烈攻防战。
《东线:命运——斯大林格勒》(上中下3册)承接上部《东线:1941年的冬天》,主要讲述了:1941年德国进攻莫斯科失败,希特勒决定改变战略,采取局部重点进攻方针,制定出以夺取高加索油田和切断苏联中南部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同时,苏军在哈尔科夫再次惨败,德军乘势实施夏季战略,一举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苏德两军在意义重大的斯大林格勒展开激烈争夺。巷战过后,冬季来临,苏军再度反击,合围并歼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
《东线:终结卷》作为“东线”系列的终结卷,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年8月,苏军进攻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美国人也投下原子弹,日本陷入绝境。日本关东军在遭受重创后,放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与此同时,中美英三角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在进行。亚洲战后秩序雏形得以确立。
《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本书承接上部《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主要讲述了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发起的进攻,重点介绍了上半年东线南部的几次合围战役。这几次战役后,苏军收复克里木并推进到罗马尼亚境内,而德军装甲部队的大量精良战车则遭到了不可恢复的损毁。
《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承接上部《东线:辽阔的南方大地》,主要介绍了东线战争战局的变化。战争由夏季进行到了秋季,德国军队开始集中力量去夺取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自边境交战后,苏德战争史上再度爆发数百万人规模的激烈交战。德军在最初的胜利后,攻势逐渐陷入停顿。
作者简介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国著名军事作家。曾为《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等的编撰工作。主要著作有《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东线:大崩溃》《东线:1945年的春天》《东线:攻克柏林》等。
在线阅读
文件大小: 317.13 MB 文件大加载慢,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