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

湿寒大作民众易出现病症:水饮积聚、寒湿乘心而痛、耳聋失聪、咽喉肿痛、大小便出血、崩漏、少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视物不明、项强疼痛、腰痛如折、大腿活动受限、膝关节屈伸不利、小腿肚转筋等。以上症状,是土盛乘水,脾肾系统失衡所致。

处暑节气

雨水偏多,湿寒之气伤人的脾肾。人们易腹胀痛、足冷、情绪不悦、身体沉重、肌肉萎软、走路足拖地、脚下痛、水饮困脾而中焦满食欲减、四肢无力、腹胀满、大便溏稀、肠鸣等。以上症状皆为脾肾系统失衡所致。
人们多病饮邪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阴病而有出血症状,少腹肿痛,小便不通,气上冲头痛,眼痛如脱出,项部似被拔,腰如折断,大腿活动障碍,屈伸不能,膝关节不能屈伸。小腿肚转筋疼痛欲裂。
人易咳喘憋闷。脾土湿、肾水寒致脾肾两虚。处暑节气的阴雨天及晚上,气候偏于寒湿、寒凉,需注意养护脾肺肾阳。在艳阳天,又加强了以上因素,气候偏于温燥,需注意滋阴润肺、疏肝理气。处暑节气的阴雨天及晚上,气候偏于寒湿、寒凉,需注意养护脾肺肾阳。在艳阳天,又加强了以上因素,气候偏于温燥,需注意滋阴润肺、疏肝理气。需慎食生冷食物。水果饭菜汤类均需做熟趁热吃。铁棍怀山药补虚,健脾、补肾、润肺兼得。脾胃虚寒且肝气条达者,辰时(7点)可以一小节山药配少许油泼辣椒。辣椒不可吃过,见好即暂停。偏热、肝不条达者忌吃辣味。误食辣引起头左侧发懵或胀痛时,应即时疏肝绿茶灸,吃少许椴树雪蜜柔肝。肝气盛者宜食芹菜。芹菜味甘、辛,性凉,归肝、肺、胃经。芹菜做法:整根焯熟后捞出趁着温热切丁,放少许白砂糖、盐、生芝麻油,点几滴香油调拌趁热食用。
脾胃气虚者宜食烤苹果。苹果味甘,入脾胃经,助消化;微酸降胃气、疏肝。
当下时空「秋行春令」宜食梨汁。梨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榨砀山梨汁在酉时(17点)热喝养血,收敛阳气,缓解当下「秋行春令」肺肝相搏之状况,借卯酉相冲,滋润大肠。
肺湿寒者寅时(3一5点),梨削皮切块,微波炉烤熟,用牙签扎梨块吃。若寒湿有痰者,沾少许辣椒面吃。辣泻肺实。(肝气盛者不宜用辣。肝气盛者宜吃酸味,如醋,猕猴桃等,酸味补肺,泻肝热。男孩子16岁前,女孩子14岁前,唇红干者在酉时(17点)可适量食用常温水果,待唇不红干,再吃水果需热,以免脾胃受凉。注意:脾胃虚严重者可暂停吃水果,待脾胃恢复正常之后再食用水果。早睡,戌初(19点)为早,亥初(21点)为晚。人是热血动物,热为阳,夜为阴,早睡可养护人体阳气,保持恒定体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老年人或虚弱体质者(孕妇)应早睡。
早起为寅初(3点一4点),晚起为卯初(5点)。早上寅时肺经旺,此时起床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特别是在当下「秋行春令」时空,可减轻肺与肝的相搏。寅时(3一4点)茶灸,用有机绿茶,沏淡茶而灸牙。体质偏热者可加百年古树生普洱,体质偏寒者可加百年古树熟普洱茶,助力消化可加宁红茶。茶洗百脉,浊气化尘埃。「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当下「秋行春令」肝肺相搏,除了寅时(3一4点)茶灸,巳时(9点)、酉时(17点)均可茶灸。睡前一般不宜饮茶,否则或许一夜清醒无眠。秋季饮食食量宜少不宜多。情绪上遇事先冷静思考。保持自己心情平和,正知正见,圆融善待一切人与事。凡事随遇而安,以和为上。善心、善念、善言,看淡利益,破财免灾。
处暑是夏秋交接,阳气从长转收的过渡节气,又兼风气当令,气候变化多端,快捷迅猛。养生宜以收为纲,强壮脾胃后天之本;无阳可收者,择时养阳补缺;有阳可收者,日秋收阳无损。

类似文章